同行交流时,10个老板9个会喊:缺客户,没流量,不知道怎么搞得,反正车越来越少,附近同行的车都停满了,独我这里没有…此处不禁有疑问产生:既然10个店9个缺流量,那流量到底跑哪里了?
流量有两种解读方式,一种是周边目标客户的多少程度,另一种是客户进店量的多少,这两者之间相互关联,周边目标客户的,自然有可能带来客户量的增加。这点主要取决于店面的选址位置,不然你的店面再好,地址偏僻,距离目标客户太远,两种流量之间的转化就会大打折扣。
在汽车后市场,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做3公里辐射圈。店面周围3公里之内,目标客户才有可能转化成门店进店量。在国内,只要地址不是太偏,附近3公里总会有几个小区,量不多算,3000-5000辆的车还是有的。只要能把这些车辆搞定,哪怕仅仅是洗车,也足够让一个维修门店过得很滋润。
绝大多数的汽修门店不缺3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客户量,缺少的是进店维修的量,至此,问题明确:为什么车主不进店?
车主为什么不进店?
看过这样一个案例:
有这样一家门店,位置正好处于比较繁华的路段,周围有数十个高端巨门小区,门口还可以停车,地理位置很好。门店经营的时间也很长,5s管理、服务质量、技术等都属于中上层。
然而在进行地推活动时,却发现了一个问题:这个门店在当地竟然没有口碑。按理说经营时间长的店面,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口碑,或好或坏,但这家门店没有,95%的车主不知道该店的存在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这个点从来就没有有过成功的宣传。
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,无论门店在多么繁华的地方,如果不进行系统性的营销宣传,哪怕这个店面经营了很长时间,自然进店的客户依然只是一小部分。再次印证了现在酒香怕巷深的老话。
尤其在现在互联网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,人们每天都在应对这海量的信息,过滤这些信息会损坏人的心智。为了躲避这种情况,人们往往会启动防御机制,在任何可能产生消费需求下容纳更少的品牌,只要这个品牌不发生问题,就很难再有品牌打进去。
所以,如果现在门店老板觉得店里的流量太少,不妨问一下:店里做过营销宣传了吗?效果如何?地推做了没有?如果没有,请先做,拉下面子,多找点客户。
形式主义,套路营销
再来一个案例:
有一位车主,车子马上要保养了,真好查到小区附近有一个门店,决定来这里进行保养了。
车主到店后,看到这样一幅场景:门店的员工扎堆在一起,要么抽着烟,要么嚼着槟榔,大呼小叫的围在一起玩游戏,工位上油污满地,产品加上摆着不认识的机油品牌,包装上面还有一层汇。车主不免犯嘀咕,这和4s店的专业形象落差太大了吧,本来打算在门店做保养的念头彻底打消。
但是来了如果什么都不做,真有点不好意思,于是喊着员工,帮忙加个气吧?游戏正在尽头,不能暂停不能输,没好脸色的回着等一下。
车主生气了,准备离开,这是一个老板模样的人走了出来,边道歉边给轮胎加气。气还没有加完,老板说刹车片最好换一副。车主谢谢你的好意,说下次再换吧。转头就去了4s店检查,4s店说刹车片暂时还不用换,于是乎,一个客户就这样走了。
回头看老板怎么想?店里客户太少,我得想办法找点流量才行。
这就是现在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,看事情总看表面,解决问题也紧着表面问题解决,从不深入思考,不找问题的根源。拿上面的案例来说,即便现在给了门店老板很多流量,以现在门店的情况来看,他能留住这些流量吗?答案呼之即出。
打扫好院子再请客,把自己的专业形象搞起来,让愿意进店,信任店面,再慢慢经营。不晓得从哪里下手?找我们:卓一设计。
总结:一个员工眼里有光,心里装着客户需求的门店不可能缺流量,一味追求流量却忽视自身问题的门店就算薅进来再多流量,也留不住车主了。相反,当车主的第一次印象不好时,以后用八抬大轿都抬不回来。